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延安是全国众多革命老区中,时间跨度最长、范围最广的革命圣地。目前全市范围共有红色遗迹及革命旧址445处,既是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红色奋斗历史的珍贵记忆,也蕴含着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丰厚精神使命,能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宝贵的资源和教材。

7月20日,成都大学延安红色文化创新推广实践团队赴延安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助力圣地发展”2022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此次活动由集中实践、自主实践和总结汇报三部分组成,通过红色基地、革命旧址等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延安精神和延安青年运动史,提升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报国、建功立业、奉献青春的意识和觉悟,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讲好新时代延安故事,助力革命圣地发展,争做延安精神代言人。
为人民服务,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根红线
7月22日,根据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集中安排,来自全国各地20多所高校200余名青年大学生将前往延安张思德纪念广场,瞻仰张思德塑像,并集体诵读《为人民服务》经典篇章。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秉持的核心价值观念。张思德同志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毛泽东主席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也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从毛泽东主席当时所提出的要求来看,这是对中共党员、对革命军队的要求,是对广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012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雪前往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在这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在小学是学过的,但是这次集体诵读的感受却完全不一样。“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贯穿我党的百年历史,激励着我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党坚毅前行。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无论是作为中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学生干部,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同学服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
延安枣园,见证中国革命走向高潮
在集体诵读完《为人民服务》后,实践团队参观学习了延安枣园。延安枣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占地面积80亩,园内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作战室、机要室、行政办等四座建筑,依山分布着五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同志的旧居。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延安杨家岭迁住延安枣园。在这里,中共中央书记处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作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重大决定。枣园革命旧址的解说员讲到,这座幽静的独院处在二连山半山腰上,是毛泽东同志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居住的地方。毛泽东同志居住期间,经常通宵达旦工作,有时候太疲倦了,他就在土布躺椅上合一合眼,或者在窑洞里来回走走,稍作休息又继续工作。听到这里实践团队成员忍不住感慨“革命尚未成功,主席彻夜难眠,事务又繁忙,这是一种多么大无畏、大无私、无我的精神,他的眼里、心里饱含着对人民群众、对民族、对国家的眷恋和热爱。”


枣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背后都有感人的革命故事。在枣园革命旧址瞻仰伟人雕像、参观伟人旧居,走进这个燃烧起熊熊革命之火的地方,实践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为国为民不怕牺牲、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的精神。
梁家河,一个中国村庄的幸福与奋斗
7月22日下午,实践团队乘车前往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参观学习。提到黄土高原,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和“穷”,而梁家河在几十年前是“穷上加穷”。五十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北,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青春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形容陕北是他的根。五十三年岁月如梭,昔日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如今已满目青郁,不变的惟有那大地的广袤和信天游的歌声。

梁家河村史书写了一个中国村庄的幸福奋斗史,也书写了习近平同志历经磨难、不断成长的故事。新时代,新征程,广大青年大学生要从梁家河的历史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真挚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学习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村民自力更生谋发展、艰苦奋斗谋幸福的优良作风。梁家河之行,不仅仅是对心灵的洗涤,更是“青春心向党,奋斗新时代”的行动宣言,梁家河的“大学问”将促使团队成员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赓续红色基因,以“中外融合”创新为突破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团队必将把梁家河精神内化为强大精神动力,进一步铭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无论是在哪个平凡的岗位上,都以实际行动为祖国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