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活动掠影

假期不“躺平” 努力向未来 ——海外学子假期阅读分享(四)

发布时间:2022-02-16 | 浏览人次:

读《圆圈正义》作者:罗翔

文本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罗翔教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特别是提起法外狂徒张三,真是再亲切不过了。

这本书包含49篇随笔,对法学、哲学、伦理、正义、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诸如张扣扣案、安乐死问题、犯罪人学说、法律中的理性与感性、为什么要为坏人辩护、道德谴责等。当然,还包括了罗老师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用谦卑、坦诚、自省、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种法律精神。

读起来文字很轻松,但思想很深刻,包含了大量的哲学上的思辨,以至于不得不停下来追问“为什么”,与其说这是在对法律的探索,不如说这是关于“我”的认识,我的成就难道真的是我的吗?或者说这不是一种自恋吗?对他人的道德是真的道德吗?每一个问题的探讨都是一个新的领域,每一个答案都是对自己的洗礼。

金句摘要

(一)我们很容易对他人的动机作出恶意的评价,严于律他、宽于律己是人之本性。批评他人可以让我们轻易地掩盖自己的道德丑陋,从容地逃避自己的道德责任。真正畸形的不是“象人”而是人心。因此,每当想对他人的动机作出恶意的评价,我们要先有一个代入——去想一想在类似的情况下,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否会比他人更高尚。

(二)当生命中缺乏一个终极的敬仰对象,人就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置于生命中最重要的地位,形成无法抑制的自恋。

(三)在现实中,无论我们用任何仪器都无法画出一个真正完美的圆,但“圆”这个概念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把“圆”看成一种关于正义的隐喻,那么每一个画“圈”的决定都是一种与正义有关的追求。

(四)道德的使命首先是自律,而非他律,道德谴责的第一步永远是对自己发出的,我们必须先质问自己,在相似的情景下,我们会如何行为?

(五)功利性读书会让人自高自大,孤标傲世。知识经常会让人骄傲,给人带来智力上的优越感,让你瞧不起人,无法与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可能就是知识带来的恶果,为什么中国的文人总是互相瞧不上?因为知识让我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所以很多知识分子不懂得如何去合作,只擅于单打独斗。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没有出现世界性的大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过于骄傲。在座的同学们中会出现大师吗?我不知道,但我想,如果你真的想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的话,你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有限,必须与他人互相配合。

(六)只要你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与人打交道,你也就无法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这就相当于在网络世界,你可以参加很多小组、群体,网络上朋友遍天下,现实世界中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因为,在网络上,人们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朋友,自己的爱好、兴趣、偏见、缺陷都在自己选择的圈子中被强化,你永远都在向自己学习,而不是向他人学习。

(七)人有很多欲望,欲望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任何一种欲望推向极限,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那必然把你带向毁灭。

(八)伪善的人最喜欢空谈崇高的话题。他们活在崇高的理念之下,用这种理念逃避对具体个体的责任,为自己的虚伪披上神圣的外袍。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最后用《圆圈正义》里的一个思想作为结束语:

人无论怎样都无法画出一个完美的圆,但完美的圆这个概念是客观存在的。正如正义,虽然我们不知道如何抵达,但它客观上是存在的。

希望大家都能够诚然接受具体的人以及不完美的自己,活在当下。

21级艺设2班 曹洋

 

 

读《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角人物是一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英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又有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不得不把它们一一杀死,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但大马林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老渔夫,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而能在失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金句摘要

1、他巴不得在船头上歇一下,让鱼自顾自兜一个圈子,并不回收一点钓索。但是等到钓索松动了一点,表明鱼已经转身在朝小船游回来,老人就站起身来,开始那种左右转动交替拉曳的动作,他的钓索全是这样收回来的。

2、他把鱼骨悄悄地丢到舷外,注意看它是不是在水里打转。但是只看到它慢慢沉下时的磷光。跟着他转过身来,把两条飞鱼夹在那两片鱼肉中间,把刀子插进刀鞘,慢慢儿挪动身子,回到船头。他被钓索上的分量拉得弯了腰,右手拿着鱼肉。

3、他把鱼紧系在船头、船梢和中央的座板上。它真大,简直象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他割下一段钓索,把鱼的下颌和它的长上颚扎在一起,使它的嘴不能张开,船就可以尽可能干净利落地行驶了。然后他竖起桅杆,装上那根当鱼钩用的棍子和下桁,张起带补丁的帆,船开始移动,他半躺在船梢,向西南方驶去。

20级艺设3班 唐利蓉


 

读《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

日历描述已自动生成

 

本书记载了马可.奥勒留与自己的对话,书中作者直指自己的内心,如同站在镜子面前完全地剖析自己,但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而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书中记录了作者所追求的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阐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摒弃无用和琐碎的思想。当我读到“只要将你的成见与不满抛到一边,那么你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抱怨:‘我被伤害到了。’而只要你把这样的抱怨抛在脑后,你所受到的伤害才能最终烟消云散。”这时,原本浮躁的心灵顿时平静下来。我开始问我自己,“我的抱怨是什么?我的成见又是什么?我被伤害到了么?”如果你不把它当成是一种抱怨的话,那它又怎么会伤害到你呢?因此,能伤害到你自己的只有自己而已。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领悟到:要学会发现美,使心灵愉悦;要持身中正,处变不惊;要学会取人之长,丰富知识,提升境界。 同时,这本书还教会我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所思,关注自己,把握住自己才是最真实的,对于别人心里的想法不应该去琢磨,这样的琢磨都只是自己凭空想象,那样也终将会误导自己的想法。千万别让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在你不经意间溜走,只有当下才弥足珍贵,如果不想失去,那么就要好好把握当下。当我们陷入身外之物的诱惑时,不要越陷越深,而是要有一刀斩断的勇气,或者就学会先放一放,学会摆脱身外之物的困扰,勇敢地走出来,冲破困境。“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也概括了这本书的本意。读了《沉思录》,我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小有心得。

金句摘要

1、不要只注重形式上的修辞而放弃了实质上的思考。

2、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严肃而不虚矫,要怀着慈悲、自由与公道,不可稍存其他的念头。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你在一生中做每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般,避免一切粗心大意,避免一切违反理性的感情激动,避免一切虚伪、自私,以及对自己一份命运的抱怨。

3、汝等倘若细细观察,将见万事之发生,乃如其所应当之势。

4、吾人内心之主宰,在与自然之道相吻合的时候,对于一切发生之事均能适应;凡是可能的,凡是所遭遇的一切,均能从容不迫地适应之。

5、一些事物仓促降临,而另一些事物则飞逝而去;即使是那些刚刚降临的事物,其中有一部分也已经归于消亡。运动和变化不断地更新着这个世界,恰如连续性的时间进程在不断更新着岁月。

6、遇事不慌,临事不惧,从容不迫但亦不拖延,从不手足失措,从不沮丧,从不强做笑容,更从不发脾气或是猜疑。

7、我们所听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观点,而非事实。我们所看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视角,而非真相。

8、我坚持认为,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更新你自己吧,让你的原则简单又基本。

9、“啊!我的运气不好,竟遭遇到这样的事!”不,应该这样说:“我好幸运,虽然遭遇这样的事,我并未受伤,既未被现状所粉碎,对将来亦无恐惧。

10、人生是一场战斗,又是香客的旅途,死后的名誉只是被人遗忘,那么在人生的路途中能帮助我们的是什么呢,只有一件东西——哲学。

20级电工1班 赵佳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