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伟教授海外教育学院谈“师德意蕴和修养”


12月11日上午,海外教育学院在学术交流中心A204 开展了教学质量活动月系列讲座活动,特别邀请到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为大家做题为《师德意蕴和修养》的讲座。海外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聆听讲座。
本次讲座,陈大伟教授主要从“道”的意蕴、德之领悟、涵育熏陶三个方面与海外教育学院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有关师德、有关幸福的对话。这是一次直达心灵的讲座。
陈大伟教授首先提出“先定义道德,后切磋琢磨”。讲道德之前,陈大伟教师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头,向大家展示了词汇的能指、所指不同所造成的误会,以此例说明定义道德的重要性。 谈到什么是道,陈大伟教授引用《道德经》向大家说明道是一种形而上的预设,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根源和始原,有无尽的潜在力、创造力和生命力。道德中的“道”,则是生活所依循的规则。接着,陈大伟教授用一幅绵延向前的道路图片说明“道”的重要性,并引用朱熹所言阐述了道德中的“德”所指是什么。
进一步谈到何为教师之“修养”,陈大伟教授引用辞海作出解释:“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 以此为基础,陈大伟教授向大家讲解了道德修养的目的及如何修养自身,并从切、磋、琢、磨等四个方面阐述老师如何不断成长、不断完善和发扬自己的优秀品格。更以“涵育熏陶”强调教师必须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成长;人作用于环境,让环境得到改善,如“玉养人,人养玉”。
“每个人都有困境和困局,我渴望众人对我喝彩,但在他人眼里,我只是一颗尘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存在巨大落差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想想吾有三宝。” 在讲座即将结束之际,陈大伟教授以此鼓励老师们在这个纷杂繁复的社会保持初心、坚持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意蕴和修养。
海外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则纷纷表示本次讲座获益良多。“大伟教授向我们分享了道、德和修养的含义与教师身份之间的联系,也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人生是一段不断完善自己的旅行”。“听完陈老师的讲座,我对道与德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陈老师从‘切、磋、琢、磨’四个方面讲述了高校教师在道德层面应遵循的规范及要求,重点强调了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思考自己的‘三宝’是什么,怎样‘磋掉’自己的不足之处,让自己成为完善的人、有用的人”。
海外教育学院
2020年12月11日